平顶山备考技巧

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技巧

河南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经济之货币种类

华图教育 | 2020-05-22 09:42

收藏

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繁多,划分详细,经济常识是大多考生的薄弱环节,河南华图教育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类常识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
考试中经济类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而对货币的考察也是较多的。这部分内容理解为主,难度不高,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正确的学习和复习方法。今天主要介绍一些和货币相关的知识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具备交换媒介、价值贮藏、计价单位三种功能。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而存在,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产品与服务的东西。货币本身的流动性几乎是最好的,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是最常用的流动性资产。价值贮藏也就是把购买力转换到未来,例如今天赚了一百块,放在明天花也就是执行了贮藏的功能了。计价单位也就是我们买东西计划都是看其价格XX元或者XX美元,而不是说某某产品的价格是XX件衣服。
下面再说几个衡量货币数量的指标——M0或者C、M1、M2。全社会的现金(即中央银行印刷出来的钞票),包括你手里的和银行库存的钱,叫做M0,是最基础的货币,学术名称叫基础货币。
1979年,中国的纸币现金供应量有268亿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到2020年的数据大概为5.8万亿元,增长了216倍。包括现金,也就是M0,再把银行里的活期存款加上,叫做M1,学术名称叫货币供应量,或狭义货币供应量。1979年,中国的M1为994亿元,2020年大概33.2万亿元,增长了334倍。M1再加上定期存款,叫做广义货币供应量,称为M2,简单来理解也可以把这个M2当做全社会真正存在的钱的数量。1979年,中国的M2大概是1555亿元,2020年大概为120万亿元,增长了770倍。
1 2

三支一扶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